企業(yè)管理方法你用對了嗎?
隨著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的不斷出現(xiàn),合適的企業(yè)管理方法會為去企業(yè)增加新的活力,接下來分享的是一個歷史故事,可以完美的契合企業(yè)管理。
誠信領導:做你所說,說你所做
諸葛亮籌劃第四次北伐伐魏時,楊儀建言,“前幾次興兵,將士都已疲憊,而且糧草補給困難。如今不妨將 20 萬軍隊分成兩班,以 3 個月為一個周期,先派出 10 萬軍隊出祁山,駐扎 3 個月后,再將前線的 10 萬軍隊和后方漢中的 10 萬軍隊交替,如此循環(huán)交接,兵力不致疲乏,逐步往前推進,終可收復中原。”諸葛亮認為這確實是長久用兵之計,便下令兵分兩班,以 100 日為期限,循環(huán)輪班,違反限期的人一律按軍法處治。
百日過后,楊儀陳報,“丞相原訂兩班軍隊百日一換的期限已到,漢中將士已出發(fā),前線現(xiàn)有 8 萬人,其中 4 萬人必須換班,公文已到,只等會兵交換。”諸葛亮說,“軍令已到,趕快準備交接。”大軍聞言,各自準備啟程。
不料風云突變,魏將孫禮引雍州、涼州軍隊 20 萬突襲劍閣,司馬懿則領兵攻打鹵城,蜀軍大為驚恐。包括楊儀在內(nèi)的蜀軍將領,紛紛向諸葛亮進言,“魏軍來勢洶洶,丞相可以先留下準備換班的軍隊,擊退來犯的敵人,等戰(zhàn)事結(jié)束后再回漢中。”
諸葛亮說:“萬萬不可!我用兵遣將,以誠信為本,既然有令在先,豈可失信?況且士兵都已做好回家的準備,他們的父母妻女也都盼望他們回家鄉(xiāng)。即使大難臨頭,我也絕不會留下他們。”
此令一下,準備交接離去的將士極為感動,并表示,“丞相對待我們?nèi)绱硕髦兀覀冊敢饬粝虏换,舍棄性命,大殺魏兵,以報答丞相之恩?/font>”盡管諸葛亮勸說士兵理當回家,但是所有士兵都想留下出戰(zhàn),諸葛亮便說:“既然你們愿意跟隨我出戰(zhàn),可以出城駐扎,待魏兵一到,不要給他們喘息機會,立刻攻擊,這是以逸待勞的戰(zhàn)法。”眾將士接下命令后,歡喜出城,布下陣勢等待敵軍。
雍、涼兵馬遠途長征,抵達城外時已兵疲馬乏,蜀軍一擁而上,以一當十,逼使雍、涼兵和司馬懿引軍撤退。諸葛亮出城犒勞三軍,特別褒揚放棄回鄉(xiāng)、主動參戰(zhàn)的士兵,營中一片歡欣鼓舞。
在這個故事中,諸葛亮展現(xiàn)的就是“誠信 / 正直領導”(leadership with integrity),亦即“做你所說,說你所做”。在平日能夠展現(xiàn)誠信正直已屬難能可貴,何況在危難之際?
領導者言行一致,下屬更愿意共體時艱?
然而,原本可以安全歸鄉(xiāng)的士兵,為什么會自愿冒險上戰(zhàn)場?可以用“社會交換理論”(social exchange theory)來解釋。
這個理論主張:人類的行為都是受到某種能夠帶來獎酬的交換活動所支配,因此人類一切社會活動都可以歸結(jié)為一種交換。而社會交換的報償物又分為兩種:
1、內(nèi)在報酬:在交換過程中取得如樂趣、社會贊同、愛和感激等;
2、外在報酬:包括金錢、商品、邀請、幫助和服從等。
在諸葛亮北伐的故事中,能夠讓士兵心理產(chǎn)生變化,最終協(xié)助軍隊扭轉(zhuǎn)劣勢的媒介,就是領導者的誠信正直,在危急存亡而人人自求多福的戰(zhàn)場上,得以催化出追隨者的愛和感激,從而展顯出忠誠、勇敢和榮譽的高貴情操。這正是一種建立在“信任”的基礎上,所產(chǎn)生的內(nèi)在報酬的社會交換。
有學者將信任定義為:“受到他人想法或行為的影響,而不顧慮個人身體或心理可能受傷的一種心理狀態(tài)。”根據(jù)社會交換的程序,諸葛亮與士兵之間顯然產(chǎn)生了“正直與信任”的交換關系,而這種關系一旦建立,便會轉(zhuǎn)換成為向上的“正向螺旋”關系。
我們可以想像一下,一個企業(yè)的老板能夠以諸葛亮以正直誠信來領導,產(chǎn)生的結(jié)果必然是不一樣的。所以正確的管理方法才是企業(yè)煥發(fā)活力的源頭。